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随着国家对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愈加重视,生态优势已成为乡村发展的优势。为探寻乡村生态环境情况,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长安大学赴陕西咸阳“闲置涝池盘活利用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23日前往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展开调研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与村主任合照
7月23日上午十点,实践团队到达毕公村村民委员会后,村委会主任与实践团队进行交流,并就村内建设现状、生态环境现状、涝池建设情况等展开介绍。据访谈了解,村内涝池历史悠久,保存完整。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涝池由蓄水排涝的池塘改造为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在村委会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一行人前往涝池查看其现状使用情况。
毕公村涝池现状
随后,实践团队与村内干部在会议室内针对“村内涝池使用以及提升改造”等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在会议中强调,乡村建设应将生态环境治理同生产生活空间治理紧密结合;在村落风貌同质化的当下,涝池对于彰显地域特色,传承村落文脉,凝聚文化空间等极具借鉴价值。团队成员对此现状提出改造建议,如针对涝池周边休闲活动空间改造,增加老年人健身器材、康乐设施等;村委会主任表示上述建议将对后续涝池的改造有很大帮助。
实践队员与村主任交流
7与23日下午,村主任带领实践团队前往村中马援祠内汉伏波文化博物馆、马氏家风家训馆进行参观。在汉伏波文化博物馆中,队员们在此驻足,阅览祠堂内伏波涝池的历史以及马援将军的生平事迹,亲身感受历史遗存古遗迹的韵味;在马氏家风家训馆中,队员们通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践团队于马援祠内参观
通过此次的走访调研,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乡村的建设发展是多元丰富的,而涝池作为乡村特色营建智慧,不仅是乡村生态化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至此,长安大学赴陕西咸阳“闲置涝池盘活利用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队员们之后也将进一步研习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助力。
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实践虽止,步履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