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官网!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丨实践进行时:长安大学“回延安——追寻革命圣火,重温峥嵘岁月”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纪实(六)

发布时间:2024-08-31 信息来源:建筑学院

8月24电(通讯员 来旭霏 施展)为深入探寻延安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8月24日,长安大学 “回延安——追寻革命圣火,重温峥嵘岁月”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南泥湾进行调研学习。

一、南泥湾垦荒绘丰图,大生产精神铸辉煌

8月24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和南泥湾革命旧址,深入学习和了解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

实践队师生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合影留念 来旭霏摄

走进大生产纪念馆,迎面是战士开荒的雕塑,上方可以看到毛泽东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这里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主线,全面展示陕甘宁边区部队、机关学校和工农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的贡献。继续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千亩稻田背景的长廊,实践队成员们倍受震撼,在缺乏生产工具的条件下,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开荒种地,兴修水利,为眼前千亩稻田的壮观景象奠定了基础。实践队成员们也深刻领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

“南泥湾啊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进入纪念馆展厅内,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仿佛将实践队成员们带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眼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如何在这片“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的“烂泥湾”,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创造出了一个“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现在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实践队成员在馆内进行调研学习 施展摄

参观调研之余,实践队来旭霏同学为实践队成员们分享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南泥湾精神背后的红色故事,呼吁广大青年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领悟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实践队来旭霏同学讲述红色故事 施展摄

随后,实践队师生来到南泥湾革命旧址进行调研学习。

实践队师生在南泥湾革命旧址合影留念 来旭霏摄

走进旧址,实践队成员们首先被那一排排简陋却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窑洞所吸引。这些窑洞曾是革命先辈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它们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此外,旧址内还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这些文物和照片不仅记录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艰辛与成就,也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

实践队成员在南泥湾革命旧址进行参观调研 来旭霏摄

二、南泥湾稻香盈野,千亩田丰色满园

8月24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南泥湾千亩稻田进行调研。

顺着南泥湾大道,实践队一路走入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可以分辨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绿色北大荒,红色南泥湾”的字样。南泥湾作为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粮食问题是一个人民问题,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就是在这里,在南泥湾,中国人民逐渐克服了粮食问题,为革命和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指导老师周艳龙进行讲解 来旭霏摄

实践队员们站在沉甸甸的稻穗前,融于千亩稻田之中,感受到了南泥湾作为“陕北好江南”的历史厚重感,为领导人物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发出由衷感叹。

如今,南泥湾也成功转型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粮食领域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践队成员们进行学习调研 来旭霏摄

通过此次调研学习,实践队员深刻领悟到了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南泥湾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给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激励了无数革命先辈奋勇向前,更在今天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给予新时代青年无限的启迪和动力;它激励着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系我们CONTACT

院办 02982337241

传真 02982337241

学办 83135225(渭水) 82337216(小寨)

教务 82337292(本科) 82337337(研究生)

地址: 西安市长安中路161号

邮编:710061

相关链接LINK
  •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学生服务平台

  •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西安泽瑞通信有限公司